谷雨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:“一候萍始生;二候鸣鸠拂其羽.;三候戴胜降于桑”,其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,浮萍开始生长,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,然后人们可以看到戴胜鸟停靠在桑树上。
常言道: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,气温回升加快,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。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,故古人有“雨生百谷”“春雨贵如油”之说,这也反映了谷雨对农业的重要意义。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,降雨增多,空气湿度大,因此,民间有关谷雨节气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,如“谷雨阴沉沉,立夏雨淋淋”“谷雨下雨,四十五日无干土”等。中医认为,这时,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,导致患者脘腹胀满、胃口不佳、身体困重不爽、关节疼痛等。谷雨节气后是肋间神经痛、坐骨神经痛、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痛的高发期。此外,不少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症也可能在这期间加重。
下面介绍几味常用的化湿健脾、利水渗湿的药物。这几味药物不仅可以在临床上使用,平时家中也能使用。其中藿香、佩兰可以缝在香袋中,芳香辟秽;薏苡仁和茯苓均属药食两用之品,熬粥时加入少量也很合适。
藿香藿香归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化脾醒湿、辟秽和中、解暑、发表的功效,主治夏令感冒、寒热头痛、胸脘痞闷、呕吐泄泻等病症。
佩兰佩兰归脾、胃经,气味芳香,性平不温,辛能发散,香能去秽,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,治疗湿阻脾胃证候,常与藿香相须为用。此外,佩兰善治脾经湿热导致的口中甜腻、多涎、口气腐臭等症。
薏苡仁薏苡仁又名米仁,归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健脾渗湿、除痹止泻的功效,可治疗水肿、脚气、小便不利、湿痹拘挛、脾虚泄泻等。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,性偏平和,两者功用相似,善健脾止泻,但炒薏苡仁除湿作用稍强,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。
茯苓茯苓俗称云苓,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,外皮黑褐色,里面白色或粉红色。茯苓入心、肺、脾、肾经,药性平和,具有利水渗湿、宁心安神的功效。古人称茯苓为“四时神药”,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,不管寒、温、风、湿诸疾,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。茯苓利湿而不伤正气,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,适量服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