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晚上十点后艾灸或艾灸时间过长(比如每天艾灸两小时以上)可能就容易伤阴。艾灸后伤阴的表现为,出现失眠心烦,或者烦躁不安等等症状。
由于过度艾灸或艾灸不当才会伤阴。艾火属于纯阳之火,艾灸补阳气效果最佳,如果阴血不足,则阳气就会出现相对过盛,阳气向外浮散。但艾灸有双向调节的作用,如果方法正确,同样也能滋阴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里说:“故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需,气门乃闭。”意思是: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密切相关,早上阳气生发;中午阳气最盛;晚上阳气潜藏,毛孔闭合。人体要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安排饮食起居。
上面这段话,讲述了人体的阴阳之气和自然阴阳之气在一天内的变化,从养生角度讲,晚上不应该过度兴奋和做一些剧烈运动刺激潜在的阳气,更应该养阴以备睡眠。艾灸主要是补益人体元阳之气,通过经络穴位刺激脏腑,达到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,所以晚上艾灸不太符合晚上养阴这一理论。
如何治疗艾灸伤阴?
1、艾灸滋阴穴位
涌泉穴、太冲穴、太溪穴、三阴交,各灸15分钟。
2、经常泡脚、搓脚
目的就是引火下行,每周泡脚至少3次,每次20分钟左右,用温热水、艾草水、盐水、醋水均可。同时,搓整个脚底板。不过,要切忌大汗。
3、吃滋阴食物
蜂蜜、梨子、柚子、银耳、木耳、莲子、百合都是滋阴的。早上给自己煮一碗小米山药粥,既滋阴又健脾胃!还要多喝蜂蜜温开水。
4、服六味地黄丸
如果你本来就是阴虚体质,也对艾灸很感兴趣,那么你可以吃六味地黄丸,快速补阴再艾灸。
注:心肺功能不好的艾友,初期艾灸可能会胸闷气短,可减少艾灸时间,平时多揉肺经、心经。
5、避免晚上艾灸
晚上艾灸偶尔几次无所谓,但是长期这样就伤阴了,最迟要在23点前完成艾灸,因为23点-1点是子时,是自然界和人体阴气最盛,也是人体经气”合阴“的时候,这时睡觉最利于”养阴“。而艾灸生发阳气,此时还灸影响睡眠、养阴。
6、注意灸量
儿童、体弱者、功能减退之疾患者灸量一定要小,慢慢增加艾灸时间。腰背、肩股皮厚肉多、沉寒痼冷,阳气欲脱,可大灸;头面胸部、四肢末端皮薄多筋、风寒感冒、痈疽痹痛灸量需小。
7、注意间隔时间
如果是治疗急性病或者突发病可以天天灸,如果是调理体质或治疗慢性病,那就不需要天天灸了,隔天灸1次或者灸2天停1天。
8、选择陈艾
尤其是儿童艾灸、面部艾灸、直接灸,一定要极好的艾绒。
9、注意艾灸顺序
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,应先灸阳经,后灸阴经,先灸上部,再灸下部,也就是先背部,后胸腹,先头身,后四肢,依次进行。
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上火症状因自身体质的不同表现各异,下面分情况介绍处理方法。
10、 嗓子干、咽喉肿痛
有这种情况要多灸太溪穴,这类人一般存在肝肾阴虚的症状,且以更年期女性常见。每天吃10g左右枸杞,配合艾灸,当气血充足之后,余火自然得以归位。
11、胸中烦躁
这是正邪相争的表现。艾灸之后,体内阳气增强,正邪相交,如果胸中有郁滞之气,就会出现烦躁、上火的症状。建议艾灸涌泉穴,同时在膻中穴进行刮痧,平时适当增加饮用温白开水。
12、五心烦热
这类人一般是阴虚阳盛之症,阳气本就旺盛,可以选择暂时停灸,选择一些滋阴的中成药、比如早晚吃一丸六味地黄丸,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,多吃蔬菜、水果,培补阴血,然后再选择艾灸下焦滋阴补血的穴位,比如太溪穴,涌泉穴,艾灸时间不要太长;
13、眼睛干涩,眼屎多
一般以肝阴虚为多见,肝开窍于目。所以平时要注重情绪的调理,艾灸太冲、太溪穴引火下行,同时用刮痧板刮痧肝俞、胆俞。
14、口干舌燥、口腔溃疡
艾灸之后,阴阳相互抗争,阴液消耗的比较大,所以容易口干,在艾灸之前后都要饮用适量白开水。同时也可以艾灸太溪、涌泉穴引火下行。
15、耳内疼痛
凡脏腑有病邪,所开窍之处,都会出现好转反应。肾开窍于耳,灸后耳内疼痛,说明肾虚或者上焦经络不通,可以吃一点枸杞、黑色入肾的食物,同时在大椎穴进行刮痧,艾灸肾俞、太溪穴培补元阳。
16、腹胀
这属于中焦上火的症状,一般来说多因为中焦不通导致,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中焦肝胆俞、脾胃俞进行刮痧。